(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8日電)歷經疫情及美國「去中化」、中國「去美化」,2020年台灣出口市場版圖變化顯著,對中港及對美出口占比合計達58.5%、創新高紀錄,出口高度集中兩大經濟體;對歐洲及東協出口占比,則降至歷史低點及近10年新低。
財政部今天公布去年(2020年)12月及全年進出口統計,12月出口高達330億美元,以單月新高紀錄亮麗封關、年增12%,帶動全年出口飆上3452.8億美元,改寫歷史新高、年增4.9%。
以出口市場角度看,對中國、香港以及對美國出口顯著成長,為整體出口成長主要動能。
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指出,去年對中國及香港出口達1514.5億美元、規模創新高,年增率也有雙位數表現、達14.6%,出口產品類別以電子零組件為大宗;去年對美國出口為505.54億美元,首度突破500億美元大關,創下新高、年增9.3%。
去年對歐洲及對東協出口,則分別衰退5.4%及1.3%;對日本出口值234.02億美元,雖創新高、但僅年增0.5%。
蔡美娜指出,整體出口市場版圖已明顯出現消長,以單一市場占整體比重來看,去年對中國、香港出口占比43.9%、來到歷史高點;對美國出口占比14.6%,也是近15年來新高。兩者占比合計高達58.5%,出口動能高度集中於美、中兩大經濟體。
相對之下,去年歐洲出口占比僅8.2%,降至歷史最低點,對東協出口占比15.4%,下探近10年低點。
蔡美娜分析,出口高度集中在美、中兩大經濟體,與幾項因素有關,一是貿易戰後,美國積極「去中化」,中國也在「去美化」,均為台灣帶來轉單效應,動能主要反映在對美、對中的出口。
二是受疫情影響,遠距商機快速引爆,5G、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商機應用加速,帶動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出口爆發性成長;而台灣與中國電子供應鏈一向分工密切,進而帶動對中國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貿易戰後,不少資通訊產品供應鏈回流台灣、再出口至美國,因而帶動對美出口成長。
另有一些單獨推升對中國及香港出口增加的因素,蔡美娜指出,包括受惠宅經濟發燒,以中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光學器材供不應求;此外,中國加強防疫措施讓經濟復甦腳步相對較快,同時,黃金條塊出口增加也是拉抬對中國出口成長因素之一。(編輯:林克倫)1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