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氣變原料1(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2日電)走進彰濱工業區科思創彰化廠區,處處可感受到德國企業對事情的嚴謹作風,廠區內工作、服裝、安全講習、甚至走路及上下樓梯,都有嚴格規範,初期讓在地員工難以適應。不過當要求成為日常的習慣後,至今創下1090天沒有發生工傷事件的紀錄。
德國科思創(Covestro)前身是德國拜耳材料科學事業部,現在是全球最大生產聚合物的跨國企業之一,2020年營業額達107億歐元,客戶業別橫跨汽車、建築、木材加工和傢俱、電子電器等領域。
拜耳為了擴充亞太地區熱塑性聚氨酯(TPU)供應量能,並看上台灣接近東南亞國家的地理優勢,在2007年收購台灣優得集團。科思創在台灣擁有2座生產基地,包含主力生產聚醚多元醇(PET)的林園廠,以及生產熱塑性聚氨酯(TPU)的彰化廠。
彰化廠是科思創在亞洲最大的TPU生產基地,並設有研發中心。為了因應全球對TPU需求攀升,已在2019年擴增彰化廠產線,提高約30%產能。
嚴謹作風管到小細節 上下樓梯都有要求
走進科思創彰化廠區,處處可以感受到德國式規範嚴謹的管理作風。為了避免工傷,「安全第一」的精神結合在廠區規範的各項細節中,工作或參觀人員進入工廠作業區除了穿戴安全帽、護目鏡外,更必須身著長褲、長袖衣物,避免化學品傷害皮膚;也要求換上防砸的鋼頭安全鞋,並配戴耳塞,避免工作環境噪音影響聽力。
即便走出生產線,只要待在廠區內,就得依循地上畫著綠線的行人專區行走,上下樓梯時也得手握扶手行走,避免人員意外摔倒。
不僅如此,為了揪出「藏在細節中的魔鬼」,科思創更鼓勵員工,主動向公司提報工作場所中任何可能潛藏危險之處,透過員工抓出不安全的小細節,並會給予獎勵金,力拚安全滴水不漏。正因為如此重視安全,截至3月底,彰化廠已經有1090天沒有發生工傷事件。
不過,並非一開始所有員工都能接受德國企業的這些規定,尤其是在夏季天氣炎熱的彰濱工業區,廠房內高溫難耐,廠區內穿著長褲、長袖衣物的要求,令許多在地員工無法理解。不過,廠房主管以身作則,強調安全為一切根基,員工才慢慢接受這些觀念。
將廢氣變原料 二氧化碳降低原油使用率
除了德國事事嚴謹的管理風格外,科思創作為國際級聚合物化工大廠,相當重視環保永續的議題,並積極尋求方法,減少二氧化碳對地球環境的危害。
科思創與德國阿亨工業大學(RWTH AachenUniversity)攜手,在製程中加入新催化劑及共反應物,將二氧化碳結合在多元醇中,成功地克服惰性氣體的特性,將一般人看似無用或有害地球環境的二氧化碳,在製程中有效地取代原油,讓廢氣成為原料,將環保永續的觀念落實在生產製程中。
科思創技術長蕭楓(Dr. Klaus Schäfer)接受中央社記者越洋採訪時指出,科思創斥資1500萬歐元在德國多馬根建置一座二氧化碳工廠,這座工廠使用的二氧化碳來自鄰近化學工廠生產的廢氣。
目前二氧化碳材料已應用於床墊、沙發、體育場跑道等,也研發用於建築保溫材料、鞋材等生活周遭的用品中。
他說,這些原料中有20%二氧化碳的成分,也就是說少用了20%的原油。不過,因工廠年產能僅5000噸,相關產品僅能供貨歐洲地區,相信未來技術成熟、大規模量產後,將有效促進永續發展,減少碳足跡。
科思創也將二氧化碳及生物質原料製作成可回收的運動鞋材,台灣科思創熱塑性聚氨酯台灣及東南亞區業務處長陳敏生指出,一雙球鞋有多項材料,包含橡膠、尼龍、EVA、織布、貼皮等,但丟棄時因不易拆解回收,最終大多淪為廢棄物。
不過,若鞋體全面使用TPU材料,不僅運動鞋纖維柔軟且更耐用,鞋底也具備耐磨、防滑特質,消費者更能透過通路將整雙運動鞋回收,讓材料能重回生產鏈再次使用,直接參與落實循環經濟,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力。陳敏生透露,科思創正在與運動品牌洽談中,力拚全TPU可回收運動鞋在2至3年內問世。(編輯:張良知)11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