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上的廚房2(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1日電)走進Just Kitchen公司總部,一群穿著休閒、充滿活力年輕人在長長的木製方桌上緊盯著筆記型電腦,霎時彷彿到了城市咖啡廳,空間瀰漫自由氛圍,完全跳脫傳統辦公室慣有的拘謹。
Just Kitchen是一家海外華人回台、有著多元文化背景的國際血統新創公司,做的是雲端廚房美食生意,負責烹調料理,再透過外送把餐飲送到消費者家中。如果把這家「沒有來客餐廳」經營團隊經歷攤開,豪華陣容令人印象深刻。
執行長陳星豪在加拿大溫哥華長大,有投資公司、私募基金的背景,熟悉資本市場運作;吳得暉則在美國出生,有過網路銷售、生鮮送貨的成功創業經驗,創立的2家公司最後被大企業看上收購,2020年與家人一同搬回台灣定居;在前知名餐館德籍主廚麥可溫德也加入團隊後,完成餐飲業最關鍵的美味拼圖。
流著加拿大、美國的血液,又有投資、創業、餐飲基因,讓Just Kitchen得以在研發美味料理的同時,還能用數據掌握消費者喜好,調整出最適合消費者菜單。
今年3月,Just Kitchen月營收金額衝出逾新台幣2000萬元的好成績,吳得暉帶著靦腆笑容說,「對我們來說還可以啦,繼續加油」。
Just Kitchen不到2年的時間,迅速茁壯,與其結合大數據分析、來自不同背景的創新思維彼此激盪有關;去年爆發COVID-19疫情也帶來「零接觸商機」的東風,讓整體外送市場蓬勃發展,雲端廚房產業隨之大爆發。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分析,零接觸餐飲商機崛起,追根究柢還是創新模式確實解決了店家或消費者的痛點;過去消費者得累積一定消費金額,才能有外送服務,甚至得視店家有無足夠人力,否則想訂也可能吃不到。
外送平台剛好可以解決問題,搭配外送服務而生的雲端廚房則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李世珍直言,大家會覺得「這就是我們等的東西」。
零接觸商機在餐飲市場掀起滔天巨浪,老字號餐廳、連鎖品牌也得順應潮流,甚至想要「試試水溫」,藉由與外送平台、雲端廚房合作,接觸新的客源。
Just Kitchen去年與米其林一星餐廳大三元合作推出獨家餐盒,近期更攜手國民美食品牌鬍鬚張前進南台灣高雄。
雖然業績蒸蒸日上,吳得暉敏銳的市場嗅覺讓他清楚認知,看似熱絡的外送餐飲市場並沒有停下來駐足不前進的餘裕。
吳得暉表示,以外送平台的發展歷程來看,第一階段要先有基本的餐飲業者,才會有消費者上門,第二階段是擴大業者數量,吸引更多消費者;第三階段則是選項太多,消費者容易踩雷,導致對平台印象扣分,或是容易犯「選擇困難症」,台灣現在便處在第三階段。
外送商機大行其道,新進業者前仆後繼地湧入市場,品質難免良莠不齊,先前就傳出高雄一家熱門外送美食餐廳,竟然位處工程行,爆出食品衛生疑慮。
「消費者進一步想要什麼?不只是溫飽,還希望精緻一點」,李世珍說,不論是傳統餐廳還是雲端廚房,搭上外送服務後,還是得思考如何精進品質、餐廳產能是否能支撐訂單,以及餐點經過數十分鐘的外送,會不會影響口感、賣相變差,這些都是下一階段的挑戰。
吳得暉分析,台灣外送平台上大大小小的業者太多,外送平台必須建立篩選機制,把關廠商品質,才能留住消費者;對餐飲業者而言,提升品質、建立令人信賴的品牌形象,才能脫穎而出。
也因此,Just Kitchen團隊天天與數據為伍,掌握消費者意見回饋、銷售量、訂購軌跡等,隨時調整策略;對於餐點包材也格外注重,內部測試甚至會將食物放個半小時,期間出去走一走、晃一晃,觀察打開後飯菜是否溫熱、食材有沒有東倒西歪,「要確定表面還維持美麗」。(編輯:林淑媛)11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