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30日電)經濟部今天公布109年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顯示台廠在中國大陸與香港生產轉出口至美國的比例為25.7%,較上年減少1.1個百分點,持續下降中;經部分析,美中貿易及科技紛爭延續,業者透過生產基地調配,降低其衝擊。
統計處分析,109年全球景氣受疫情衝擊而疲弱,傳統貨品需求受到拖累,接單金額減少,而海外生產比重高的科技類貨品接單動能強勁,拉低國內生產比率至46%,較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
外銷訂單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比例為45.5%,較上年上升0.7個百分點,位居海外生產地區比重最高;東協占2.9%,較上年上升1個百分點,該比重創歷年新高。
統計處調查外銷訂單生產方式,以「自行生產」占比81.1%最高,但較上年降低2.4個百分點,「委託他廠代工生產」占11%次之,則較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主因是台灣IC設計產業接單大幅成長所致
至於海外布局生產原因,調查發現「配合客戶要求」占51.8%居首位,「生產成本低廉」占48.2%次之,「當地原材物料供應方便」 占34.4%居第3。
其中「配合客戶要求」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再度躍升首位,顯示企業為提高客戶黏著度,多以客戶需求做為全球布局首要考量。
統計處分析,「開拓當地市場」也提高3.1個百分點, 突顯業者重視就近經營生產地市場。
也因供應鏈在地化,海外生產品在當地銷售占比達24%,較上年增加2.5個百分點,創民99年以來新高,統計處指出,這代表就近供應市場趨勢逐漸增加。而生產後銷售流向以「轉銷第三國」為主,占70.1%仍最高,但較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
觀察各貨品,供應鏈中上游的電子產品以「當地銷售」為主,其他貨品都以「轉銷第三國」為主,又以機械83.1%、資訊通訊產品81.6%及基本金屬77.1%較高。
而調查109年有自行生產的2203家廠商,有110家調整產線,其中的74家(占67.3%)擴充產線、37家(占比33.6%)新設產線,移出者有61家(55.5%),全部移出者有5家(4.5%)。
按貨品別觀察,以資訊通信產品28.0%、光學器材10.3%、電子產品8.4%及電機產品8.2%較高,且多採擴充產線或部分移出產線方式,主因科技類貨品受美中貿易及科技紛爭影響較大,為降低衝擊,多移轉供應鏈或跨國擴充產線。
統計處進一步說明,政府鼓勵台商回台,加上去年國內控制疫情得宜,促使台商積極回流,74家擴充產線廠商皆以台灣為首選;而多數廠商選擇從中國大陸及香港移出產線。
細究原因,科技類產線移轉是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以資訊通訊產品95.2%、光學器材75%占比較高;傳產類則受疫情影響,以基本金屬85.7%、塑橡膠製品62.5%占比較高。
統計處自民國100年起辦理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今年共計調查2802家,回收有效樣本2768家,回收率98.8%。(編輯:潘羿菁)1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