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內需摔成重傷 空城效應3大數據拉警報

分享到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8日電)疫情三級警戒再次延長至7月26日,不過13日起適度鬆綁相關管制,全台「微解封」。儘管鬆綁程度有限引發熱議,但最新統計顯示,就業人數、薪資以及失業率3大數據警鈴大作,揭露疫情對內需影響程度超乎想像。

5月中下旬國內COVID-19疫情急速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進入疫情第三級警戒,不只電影院、健身房暫時停業,餐廳禁止內用,就連幼兒園、補習班也被迫關閉,台灣民眾自此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疫情改寫生活」。

儘管主計總處6月4日最新發布的經濟預測認為,若疫情於第3季可有效控制,2021年經濟成長率可達5.46%,台灣疫情近日也有趨緩跡象,但許多學者專家對經濟前景仍憂心忡忡,關鍵在於這波疫情來勢洶洶,對內需的衝擊也比預期更深且廣。

三級警戒嚴防破口 內需率先受重傷

國內這波疫情從北部點燃引信,迅速蔓延至全台,指揮中心在5月15日宣布雙北市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後,5月19日宣布全國均進入三級警戒。

疫情影響不過短短半個月,近期陸續公布的5月總經數據已經寫下兩大歷史紀錄,就業人數較上月大減12.6萬人、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月減0.75%,雙創史上同期最大減幅;此外,5月失業率也攀升至4.11%,飆上102年12月以來新高,3大經濟數據揭露疫情衝擊程度超乎預期。

若進一步觀察內需服務業的慘況,5月減少的12.6萬就業人數中,就有8.6萬人是服務業,有些落入失業人口,有些則乾脆離開勞動市場,等待疫情過後再開始找工作,或是專心料理家務。

至於5月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月減0.75%,看起來幅度並不算太大,但細看內需服務業,涵蓋遊樂場、KTV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包含美容美髮的其他服務業以及住宿餐飲業本來月薪水準就不高,平均都不到3.5萬元,由於位處疫情衝擊第一線,分別較上月大減12.05%、5.20%及4.68%,「薪情」雪上加霜。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5月失業率4.11%創下7年半新高,但6、7月應屆畢業生陸續投入職場,還會再推高失業率;而且5月因經濟因素導致工時未達35小時者飆上79.2萬人,較4月暴增60.3萬人,這些人形同「隱性失業」,民眾實際感受覺得家庭經濟受到很大影響。

比起經濟「保5」 專家更憂心貧富差距加劇

5月經濟數據一片慘澹,主計總處官員坦言,6月全國三級警戒持續、又有畢業生投入職場等因素,就業人數可能續減、失業率還是會攀升。

儘管如此,政府及智庫普遍對於2021年經濟成長率抱持樂觀態度,認為經濟成長「保5」無虞,關鍵在於出口持續暢旺,而且7月疫情有趨緩跡象,預估第3季疫情受控後,內需就會逐步回溫。

不過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提醒,這波內需服務業受傷慘重是因為三級管制相當嚴格,但不是解封後就沒事了,除了經濟層面,更要注意的是社會問題。

梁國源直言,今年經濟成長率可以突破5%,製造業表現強勁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內需服務業受創很大、就業人數又很多,有一大群人生計受到衝擊,勢必造成社會不安定,「沒有受傷的人過得不錯,受傷的人很辛苦,貧富不均更嚴重」。

吳大任也說,服務業就業人口龐大,這群人對於疫情衝擊的感受會特別深刻,政府仍可強化紓困、振興措施,甚至再次發放消費券,以緩解疫情。

梁國源則建議,現在政府紓困是針對大業別發放,但其實各業因特性不同,受衝擊程度不一,主計總處應該結合相關部會,或是協同民間就業單位進行更完整、全面的產業分析調查,為後疫情時代做足政策準備。

另一方面,梁國源對於台灣是否可以「完全解封」打上問號,他指出,英國、日本、韓國都發生解封後人潮湧現,疫情再次升溫的情況,如何學習與疫情共存是產業面對的課題,這也是政府必須持續協助產業的原因。(編輯:潘羿菁、林淑媛)11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