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防疫供應鏈 吳忠勳:應推常態產品維持需求

分享到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30日電)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吳忠勳今天在生技產業論壇的專題座談會上表示,為了確保疫苗和防疫物資供給,台灣生技產業應設法推出疫苗相關的常態性產品,維持供應鏈基本庫存和需求。

吳忠勳指出,全世界的疫苗廠商大者恆大,前美國總統川普投下大錢,同時在幾個不同技術都提供支援。台灣在疫苗方面投資規模不如美國,要做出同樣的品質有難度。

從戰略物資缺口與供應鏈角度來看,吳忠勳認為,如果沒有產品就沒有需求,供應鏈裡的任何東西都不存在。假設疫苗屬於國安層級,應該要推出常態性的產品,至少供應鏈會維持基本庫存和需求,也才有更多公司可以協助供給。

他說,生技產業所有機會都發生在新領域或新產品,引發新的需求,造成新的供應鏈。即使後進業者沒有在研發新產品上產生貢獻,也會因為新需求帶來新的供應鏈而受惠。

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認為,在發展疫苗和防疫物資方面,關鍵在於能否有主事的領導者。

他說,美國打這場疫苗戰是比照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格,整個行動就像「諾曼第登陸」,帶來很高效益,不到一年就研發出疫苗。台灣很多防疫物資不足,產業鏈除了實驗室之外,像是針筒、玻璃瓶等物資臨時要在國際採購也不容易。

永昕生物醫藥公司總經理陳佩君說,疫情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思維,過去很看重新藥研發,現在發現疫苗問世了卻買不到,主要是因為產能限制導致。

陳佩君建議,台灣的生技委託開發製造(CDMO)公司應該朝精緻型、有特色的方向發展,隨著生物藥從以往的抗體走向基因治療等方式,相關製程已經比傳統抗體更進步,需要進化版的CDMO公司。

鑽石生技投資資深副總裁黃彥臻對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抱持正面態度,他認為,10年或20年前台灣為了鼓勵發展生技產業,在資本市場開了方便門,讓比較小型的生技公司更容易籌資。不過小型生技公司可能只有一個產品或少數研發線,對投資人而言是蠻大風險,一旦技術發展不起來就等於投資失敗。

黃彥臻說,現在要投資生技公司,會先觀察技術有沒有機會跟其他公司整併,或者被併購;其次是評估公司管理能力或人才庫是否有能力併購別人。如果能慢慢讓資本市場的生技公司更具規模,比較有機會吸引國際大型資金挹注,更可以幫助台灣生技產業往前走。(編輯:林淑媛)1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