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反而讓居家生活更精彩!來自東部的屋主夫妻,在台北老屋中找到家鄉的風景

分享到

編輯 Chole Jheng|圖片提供 FUGE GROUP 馥閣設計集團

「位於台北市中心,卻讓人能任意穿梭在城市與山間海線。後疫情時代的全新生活型態,連結對家鄉的土地情感,在城市高樓裡建構一個隨時可以呼吸換氣的家。」

「位於台北市中心,卻讓人能任意穿梭在城市與山間海線。後疫情時代的全新生活型態,連結對家鄉的土地情感,在城市高樓裡建構一個隨時可以呼吸換氣的家。」

於北部生活 20 多年的屋主夫妻,在購入 40 年老華廈時,看著寬敞的前庭與水池,腦海中浮現了東部家鄉必經的稻田;帶著古早紅磚與鐵花窗的老屋樣貌,也勾起了成長時對於家的溫暖記憶。老屋的原始樣貌,觸動著離鄉背井的屋主夫妻想要將這間長型老屋當作一輩子的居所,請託馥閣設計團隊協力策劃,不只是要將老屋改造成適合現在與未來的機能住宅,更期待往後的日常光景,能夠帶有夫妻彼此珍視的記憶,能在忙碌的都會生活中不再需要向外追求,而是能感受家帶來的滿足與安定。馥閣設計團隊和屋主夫妻深談後,以「新型態住宅」設計概念,在格局與實用機能之上,增添更多屬於屋主夫妻的生活記憶,讓入住後的一家人感受到屬於自己的「拾光縮影」。
 

【原始格局】

位於台北市中心,是一個屋齡 40 年,室內 50 坪、室外 38 坪,包含一樓與地下室,共計兩個樓層的華廈空間。原始屋況是一個長型空間,加上一進門就是樓梯的設計讓動線窒礙難行,雖然室內外空間有兩側廊道,但不良隔間反而無法呈現回字型動線的優點。

平面圖提供_FUGE GROUP 馥閣設計集團。
平面圖提供_FUGE GROUP 馥閣設計集團。

【各空間改造計畫】

1. 玄關:「繞過這個彎,就快要到家了。」
推開水泥色的滑門,映入眼簾的是微帶斑駁與苔蘚的山壁,弱化了大面鞋櫃的存在感,將畫面帶到屋主每次由台北回到東部家鄉,從建築林立的城市逐漸變成自然景觀的意象。山壁旁的玻璃磚像是山泉瀑布,透著光、指引著家就在前方;即便是回到台北的家,也有過去的熟悉感。

從地板、牆面到天花板,灰質的塗料因施作工法呈現斑駁的洞穴感,冰塊磚堆砌成瀑布意象不僅能優化玄關採光,也賦予在洞穴中因流水生長的青苔,淡淡而堅韌的生命力。冰冷的鐵製大門用實木拼貼,溫暖地迎接家人歸來。


2. 起居室:「稻田成了抽象畫,讓故鄉的風景常駐台北的家。」
保留大面落地窗原始庭院的優勢,跳脫客廳沙發配電視的組合,反而著墨於地板,利用特殊塗料將大片稻田景緻抽象化,一路延伸到庭院將視線帶到戶外的自然植物與流水,圓形的木質餐桌就安置在田中央。吊燈球狀和絲質的組合,點亮時猶如太陽升起與沈落,在城市裡能仔細感受到時間軸在變化,無形間調節了城市的快步調。

Before

After

室內採用大量的 Mortex 礦物塗料作為地板材質,塑造雙腳踏在土地上的感受,視覺與觸感比磁磚略為柔軟,於機能面比起磁磚和木地板更好維護。針對通風設計,在戶外水瀑處配置新風系統吸入口,引進涼爽的室外新鮮空氣;電視牆上方配置吊隱式冷氣,透過全屋式除濕機獨立送風功能將冷空氣引導至其他室內空間,讓 50 坪的室內空間只需要兩台空調,自然地正負壓循環,不論春夏秋冬能維持舒適的生活溫度。


3. 庭院:「工作之餘的閒暇時光,都濃縮在這裡了。」
寬敞的前庭保留了一些原始的石頭,並以田間渠道的意象,重新規劃搭配過濾系統的生態水池。放回老屋改造前就在這裡生活的小魚,還在池邊掛上一副每個人兒時最愛的盪鞦韆。外牆夯土像是山巒剖面,也像是從稻田裡遠看能撇見的山景;庭院側邊閒置的空間利用檜木桶作出了泡腳區,是某次凌晨全家人即興前往宜蘭湯圍溝泡湯的難忘經驗,也溫暖了身為宜蘭人男屋主的心。

庭院除了礦物塗料的延伸、圍牆使用的夯土,為了創造自然通風的環境,落地窗的紗門採用防 PM2.5 的奈米纖維防霾紗網,像是門窗的空氣空氣濾網,能阻隔病菌、病毒和懸浮微粒子等,放心地開窗通風而不會造成灰塵進入、或室內冷氣過度流失影響冷房機能。與空調搭配的新風系統進風口設計在水池旁,像是水冷扇的概念,能調節濕熱的空氣,創造節能有效的通風系統。

Before

After


4. 臥室:「要孩子別關在房裡,不如創造想走出門房的環境。」
長型屋原本的窄長廊道被整面收納櫃取代,入口增設一道推拉門區隔寢居空間,四間臥房在規劃上以台灣早期聚落型住宅為模板,兩戶人家位在平原,而另外兩間小孩房則像是山坡上的房舍,有各自獨立的通道回家。山坡下打造成的小茶館,是早期沒有 Google 地圖與定位服務時,相約碰面的標的。兩間廁所獨立在廊道上,也是移植早期老社區中,廁所規劃在屋外的記憶,化四間臥房成為相鄰的獨立戶,走出家門後能順著巷弄街道前往社區裡的茶館、雜貨鋪或廁間;更改變了一般居家的生活型態,將臥房機能單純化,創造引導家人走出房門的生活環境。

Before

After

臥室廊道上是住宅內安裝的第二台空調,拉門關上後創造臥室區獨立的空間循環,分別由四個風管將冷氣引入臥室,但不直吹床鋪;山坡上的兩間小孩房也有著小小對外窗,讓不大的睡眠空間內仍擁有新鮮的空氣與陽光,還能看見窗外風景。冷空氣下沉後降落到茶館,斜頂的檜木塗料(沐薫 Mokkun)能調節濕度,並散發淡淡的檜木香,兩枝白樺木帶著質樸自然的樹皮紋理,象徵著屋主默默支撐家的精神。


5. 浴室與廁間
衛浴選用了荷蘭手工 DTILE 弧形磚打造淋浴與泡澡空間,利用材料的特性規劃壁龕收納擺放沐浴用品,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小浴鏡的配件、洗手台的鏡面以及毛巾架都是由馥閣團隊設計,能調整角度讓小朋友或坐輪椅的家人不用站上椅子也能照到鏡子;黃銅浴架於外側可以懸掛擦手巾,內側則多了可以放置保養品和洗髮精的置物空間。

廁間採用雙色礦物塗料,防水又沒有磁磚的縫隙問題,在使用與維護上更適合忙碌的都市人;洗手台同樣根據所需收納的清潔用品設計收納架,側邊加裝的金屬邊條是安全扶手也可以拿來披掛浴巾;竹編門不僅帶有台灣早期懷舊的意象,更能引進風動讓空氣自然對流產生正負壓,優化室內通風。另一間則在塗料之外,加入磨石子與木質元素,並以石材切割的邊料研發門把,在裝潢時也能替環保盡一份心力。


6. 梯間
通往地下室的樓梯變更位置後,順著土地往下走遠遠的能看見海灘,梯間的平台不只是過道,擺放單椅與書牆,像是山間的涼亭,是一個隨時能停下來休息的地方。梯間扶手找來手作師傅將山景、飛鳥與太陽做成鐵窗花,從客廳的稻田漫步而下,通往更接近自然的景象;留白的夾層能看見光影的變化,讓家裡除了生活機能之外,讓人期待且舒壓的自然光景。

以永久居住為前提的設計思考面向,考量到膝蓋不好的女屋主未來生活,一樓賦予生活所有需要使用的機能空間,偶爾走下階梯也能坐在平台休息,雙面書牆擺放著屋主歷年來收藏的藝術雕塑與畫作。抬頭坐看灑落的光影、俯視能撇見孩子在地下室各自窩著的角落,替生活創造許多逗點,不用舟車勞頓的前往山林也能洗滌忙碌生活的疲憊。


7. 地下室
地下室在規劃上充滿彈性,常見的客廳佈置移植到了這裡,但並非陳列制式的沙發、電視也不需要有固定位置,能隨心情與需求變化的空間破解了住宅裡一層不變的設計。梯間平台下方的兩個小空間,一個是一樓時看見的海灘,坐在裡面時,不必特別逃離也能享受著獨處時光;另一側安穩的洞穴內擺放一台按摩椅,小巧的洞穴中讓放鬆休息時能被空間安全包覆,更加自然安心。

Before + After

梯間的造型花窗既是護欄,也是一幅令人嚮往的光景浮世繪,一旁以 3D 列印形塑出在花東海岸邊堆石頭的可愛景色;通往大人休憩的秘境,牆面同樣也使用天然日本檜木塗料,在調節濕度之外更讓放鬆按摩時偶爾能聞到遠處漂來的淡淡檜木香。孩子們可以躲藏的海灘,透過洞口可以窺探秘密基地以外的世界,讓家跳脫一般客餐廳與臥房設計,而是把生活喜歡的光景化作日常。



Designer Data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