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軌跡〉信心回歸 2021危老案起飛(上)

分享到

「不只中央修法,加上地方政府配套執行、採用行政審議以及業界投入參與,當整套系統到位,操作度愈來愈成熟時,接下來,重建量能衝刺是會非常快速!」在《危老條例》上路之初,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就曾向《財訊》預告,猶如死水一灘的老屋重建將會重生。


這句話言猶在耳。今年(2020)5月各縣市申請危老案件果然呈現爆量,皆創下單月申請紀錄,其中台北市、新北市,接續6月申請件數依舊突破前高,分別來到530件、280件。這與2018年每月平均件數僅有11件相較,呈現倍數大幅成長,不難看見政策奏效,市場由冷清轉趨熱絡,對老屋重建的信心也回來了。

「至少黑夜已經過去,大家也認同太陽會升起,但現在只是見到清晨曙光的時候。」他認為,不能因為今天有幾百件案件,就沾沾自喜,其實後面的路還很漫長。

房市樂觀 危老都更操作普及化

花敬群心裡清楚知道,市場上整體信心和樂觀情緒愈來愈好,操作危老和都更開始普及化;就政策而言,更應該面對核心議題加強處理。

他口中說的加強處理,就是針對中高樓層建築物。目前在實務操作上,中高樓層整合成功相當不易,除了所有權人多、產權複雜,很大的主因是原有容積大於法定容積,對所有權人改建誘因不足,分回坪數與原持有坪數落差過大。

然而,從過往經驗發現,中高樓層耐震度不足,造成災害損傷往往是難以收拾,像過去的雲門翠堤、維冠金龍大樓都是引以為鑑的例子。

花敬群表示,《都市更新條例》修法和《危老條例》制定很大的初衷,在於喚起民眾對自有建築物結構安全的重視,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首要,但現在中高樓層推動改建不如預期,目前正在研議修法解決這部分的問題。

提高重建誘因 建立危建處理機制

他透露,針對中高樓層建築物未來將有兩個方向:一是提高重建獎勵誘因;二是鎖定危險的建築物,建立強制處理機制。

在提高獎勵誘因部分,不排除放寬容積上限,也就是以原有容積為基數給予獎勵,但採取逐項申請方式。另外,屬於危險的中高樓層則是直接給予原有容積的30%,不過,像這樣的社區如果絕大多數住戶同意重建,政府也會展現公權力,根據《建築法》第81條強制拆除,不用經過都更多次協調再來拆除。

目前政府透過結構快篩,初步掌握國內危險建物的情況,花敬群期望真正危險的中高樓層集合住宅能夠盡快改建;接下來,修法也要強制要求建物進行耐震評估,他訂下目標,希望未來一年建立制度,除了政府主動處理,民眾也能自主申請耐震評估,主動為自己生命財產把關。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老屋重建時機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