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舒博:關稅減免無法完全解決物價問題

分享到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7日電)台灣輸入性通膨壓力持續升高,政府祭出調降貨物稅、營業稅等措施以穩定物價。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認為,關稅無法完全解決問題,除補貼、吸收以外,建議政府應酌長短期趨勢,制定不同因應策略。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立台灣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111年度中華財經高峰論壇成員今天舉行「中華財經趨勢研討會─當前物價及房價問題與對策」,場次一聚焦物價問題,與談人有行政院主計總處副主計長蔡鴻坤、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樊家忠、許舒博。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葉俊顯引言報告指出,去年大家因疫情宅在家,因此選「宅」為代表字,「『漲』應該蠻可能是今年代表字」,物價漲幅過與不及都不好,而適度物價上漲,就如同人體血壓體溫,具刺激投資、工資上漲功能。

盤點現階段國際物價趨勢,葉俊顯指出,大宗物資尤以能源、肥料上漲最多;近期漲價可能原因包含貨幣政策、供給下降、需求復甦,以及全球性的通膨同步,就像病毒概念,當某一國通膨嚴重,將慢慢擴散,即所謂通膨病毒化。

至於台灣近期漲價現象,能源與食物直接受國際市場衝擊,17項民生物資又以蛋、油、麵粉、麵包、豬肉最為明顯。

面對物價變動,吳明蕙表示,今年全球經濟關鍵字為「物價」,世界各國都因供應鏈瓶頸、俄烏戰爭,面臨物價上漲壓力,台灣物價漲幅相對較低,但近一年輸入性通膨壓力也持續升高。

吳明蕙指出,衝擊台灣物價重要因素是國際原油、天然氣、大宗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揚,不過,以油價為例,政府除已調降貨物稅,中油也推動雙平穩機制;天然氣亦同,去年4月起民生用天然氣即凍漲至今;牛肉等肉類也已調降關稅,「能做的是緩和,但無法完全吸收漲幅。」

其他政府因應對策包含免除或減輕關鍵原物料稅負、防止民生物品囤積及哄抬物價、強化供應鏈韌性等。

許舒博提醒,政府各式策略需審視長短期趨勢,短期問題可透過補貼方式,但若為長期性問題,一再吸收「國庫也垮了」;又或是台積電擴廠引發的缺工、缺料問題,也導致部分預售屋建商寧願退錢給客戶,原因在於當初賣價和成本算起來已不划算。

許舒博指出,這即是所處趨勢,但政府方法有限,「關稅能完全解決(問題)嗎?」如過去曾調降奶粉關稅、但奶粉卻沒降價,認為應將稅收減少額度,採專款專用,提供給真正有奶粉需求者;調降關稅有無達成物價下跌作用,值得思考。(編輯:楊凱翔)11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