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0日電)台灣銀行消金、企金、政府部門業務「三駕馬車」再發威,董事長呂桔誠今天表示,台銀今年前4月稅前淨利達新台幣54億元,加上政策性負擔,總額來到85億元,已達年度預算數52%。
台灣銀行經濟金融論文獎頒獎典暨經濟研究所揭牌儀式今天登場,呂桔誠、總統府資政陳博志等人出席。
呂桔誠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台銀今年1至4月稅前淨利達54億元,若加上政策性負擔31億元,總額更來到85億元,「已達年度預算數52%」;成長動能來自「三駕馬車」(Troika),即消費者金融、企業金融與政府部門放款業務,均衡發展。
呂桔誠指出,其中,成長最多的是消金,到今年3月底餘額突破1兆1000億元,主要來自房貸業務,承作方向多為首購、一房、青安、築巢優利貸等,目前新承作中,首購、一房占約95%。
金融科技研發方面,呂桔誠表示,5年多來台銀金融科技專利件數持續增加,到今年4月底,累計申請數為399件,355件通過核准,且其中50件是門檻較高的發明專利,橫跨資訊處、資安處、數位金融部、貴金屬部等,顯見研發量能在台銀內發酵。
呂桔誠致詞時表示,台銀成立至今123年,作為台灣領導銀行,擔任關鍵金融樞紐,台銀從日治時代開始針對經濟研究投入相當多心力,從農林漁牧產業到工業發展,再到最近30年著重經濟研究,最近10年則重視金融研究。
呂桔誠說,6年前透過台銀這一品牌創立論文獎,鼓勵年輕研究人員,也體現台銀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到學術層面;此外,在520行慶,台銀迎來新里程碑,經濟研究處正式升格為經濟研究所,盼藉以提升財經研究水平。
呂桔誠指出,台銀經濟研究所目前有21名人員,未來將擴編、增設副所長,至於人選是否內調,他表示,「希望有新的能量」挹注。
陳博志致詞時說,台銀是「百年老店」,同時也是先進的金融業者,不斷為台灣進行財經相關研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日前說,疫情和俄烏戰爭是21世紀走向的轉捩點,但其實經濟自由化思維改變,以及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科技變革,同樣改變整個世界格局,對經研人才而言,是挑戰也是機會 。
台銀2017年起辦理「台灣銀行經濟金融論文獎」,提升台灣豐沛經濟金融研究量能,今年徵稿活動則自即日起開跑至12月30日,總獎金高達97萬元,歡迎有興趣者踴躍參與。(編輯:蘇志宗)11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