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日電)中經院今天公布5月經季節調整後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2.8個百分點至53.5%,創下2020年7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受到疫情衝擊,更創下2020年5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中經院調查指出,5月PMI雖然連續23個月呈現擴張,但指數續跌2.8個百分點至53.5%;PMI組成5項指標中,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皆呈現緊縮,且2指數皆滑落至2020年7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未來6個月展望不只是2020年8月以來首次呈現緊縮,5月更重跌8.9個百分點至44%。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分析,今年製造業景氣有上熱下溫、上肥下瘦以及電子優於資訊等3大特色;首先,景氣上半年、特別是第1季比較熱,4月以後出口接單開始下滑,主因是中國封城對廠商第2季營收產生影響,以及美中經濟成長率下修,對台灣3C產品需求降低,而通膨也會持續抑制終端需求,導致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
王健全接著說明,上肥下瘦是指上游好、中下游比較不好;電子優於資訊則因電子業持續受惠於5G、高效能運算、物聯網等新興商機,表現有支撐,相較之下消費性產品需求轉弱,資訊業受到影響。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表示,雖然5月PMI數據下跌,他對製造業表現並不悲觀,因為美中經濟動能還在,中國正陸續解封並推動振興措施,而且今年是中國政治上很重要的年度,政府一定會想辦法把經濟拉起來。
另一方面,簡錦漢指出,電子業短期會受到環境影響有些浮動,但長期來看,5G、電動車等長期需求還在,「我對無論台灣或是全球景氣,都不是很悲觀」。
至於內需表現,5月未經季調的NMI中斷連續10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指數驟跌10.0個百分點至45.1%,為2020年5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顯見受到國內疫情升溫、確診人數持續竄高影響,內需急凍。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說明,疫情升溫,人民加強自主防疫,部分業者則因確診影響人力調度,加上升息及通膨等因素,均衝擊非製造業表現及展望;非製造業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2個月緊縮,且指數續跌9.9個百分點至35.8%,為2020年6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王健全建議,很多業者已經快撐不下去,政府可以發放預付折扣券,讓業者先有些現金流進帳,度過疫情難關。張傳章也說,政府最重要的是發揮點火作用,帶動大家消費的慾望,如果疫情控制得宜,疫後很有希望再產生一波報復性消費潮。(編輯:潘羿菁)1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