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4日電)國研院國網中心團隊自發建置疫情地圖,讓民眾一眼秒懂各縣市疫情現況,網站2年來累計達2000萬瀏覽人次。團隊表示,初衷是希望煮一鍋「石頭湯」,吸引更多人願意加鹽、加糖,做更多加值應用。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代理副主任蕭志榥告訴中央社記者,內部團隊串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台灣衛福部資料,2020年3月自發建置「COVID-19全球即時疫情地圖」,隨著不同資料釋出,團隊從各縣市確診人數呈現、建置確診地圖到現在縣市疫苗施打狀況等都可以快速一張圖掌握。
國研院國網中心生醫團隊研究員莊朝鈞表示,一開始只是希望發揮資料分析與整理專業,讓衛福部每天固定釋出的資料,可以看到長期的趨勢變化,目的是拋磚引玉,讓其他人接棒把資料做後續加值應用,「資料本身就具備力量」。
團隊2020年曾參考台大公衛學院提出各國解封指數,製作出「國際社交距離計步器」,用紅綠燈概念表現「出國停看聽」,讓民眾簡單看懂各國恢復交流的門檻。
2021年隨著疫苗陸續到位,用簡易的電池電量百分比方式,讓民眾秒懂各縣市疫苗施打進度;本土疫情攀升,團隊再進一步開發縣市鄉鎮累計確診地圖與圖表,掌握各縣市疫情現況。
為了更了解網頁的使用者,團隊最近進行問卷調查,從200多份問卷來看,國研院國網中心生醫團隊研究員楊嘉麗分析,造訪網站者一半是民眾,主要是想了解疫情變化,一半是專業人員,包括研究者、學生與產業人士。
楊嘉麗表示,約有15%使用者是公衛體系人員,像是地方首長的助理等,希望透過網頁立即掌握各縣市的疫情動態,約有15%是學生、1成為研究人員,因此也有不少碩博士論文、國際期刊引用網站資料。
另外有1成使用者是產業人員,楊嘉麗指出,有保險業者設計保單,想了解區域疫情資料、突破性感染的定義,作為費率定價準則,也有業界人員想了解當下是否適合到其他國家出差,甚至公司內部也會想了解各國疫情狀況,作為評估不同國家應給予多少出差費用補貼等,「真的完全沒想到大家會有這麼多不同的需求」。
不過,除了國網中心提供的運算資源外,團隊並沒有專門的計畫支持,從網站上線至今,團隊也曾碰過外界質疑或誤解,像是有的使用者會質疑資料欄目不同,但實際上成員主要整理衛福部公布的資料,不做太多額外計算,因此也會跟使用者解釋,資料實際上是不同的機構發布。
過去2年來,國內疫情起起伏伏,團隊坦言也曾想過暫停更新,因為多數資料雖然可以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自動更新,但少數資料仍需要人力輸入。湊巧的是,一決定更新期限後,沒過多久疫情又有升溫跡象,團隊又決定再次投入更新。
莊朝鈞表示,近期台灣開始施打兒童疫苗,這是過去2年來沒有的經驗,因此需要新增資料欄位,除此之外,目前網頁定調會持續更新現有資料,但不會再新增更多功能。未來疫情如果告一段落,網頁也可能轉型成一個靜態的資料庫,資料會盡量保存下來。
這2年來,網站彙整資料並建立多項查詢功能,楊嘉麗說,團隊初衷是想煮一鍋「石頭湯」,希望有人願意加鹽、加糖,帶動更多資料加值運用。(編輯:翟思嘉)11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