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7日電)台灣防疫保單近期湧現理賠潮,中華信評表示,確診案例持續增加,恐使台灣產險業者的防疫險虧損擴大,極有可能導致產險業在今年出現整體核保虧損,終結產險業連續長達21年的獲利表現。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5月30日為止,台灣12家產險公司防疫保單已收保費新台幣24.51億元,但由於本土疫情4月開始升溫,理賠金額達到40.4億元。中華信用評等公司(中華信評)今天發布評估報告。
中華信評認為,產險公司潛在的理賠總金額仍有很高的不確定性,過去20多年產險業綜合成本率一直維持在不錯的水準,但今年綜合成本率可能超過100%,意味可能出現核保虧損。
中華信評信用分析師王珮齡表示,有可能出現鉅額虧損,而且在沒備有妥善的資本復原計畫下,虧損可能會對部分產險業者的資本水準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擁有大量有效防疫保單的保險公司。產險面臨最主要不確定性因素,包括有效保單到期前的最終確診人數,以及主管機關是否會降低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等級等。
根據中華信評報告,台灣產險業者有充裕的流動性,以管理支應因防疫保單理賠而導致的現金流出。但對防疫保單部位較大,或資本適足率較低的產險公司而言,適切的資本規劃則愈顯重要。
目前泰國52家保險公司中,有16家業者推出一次性支付的防疫保單,16家裡面有7家保險公司銷售量較大,且已有4家保險公司保險執照遭到吊銷,出現無法支付理賠金的狀況。
王珮齡表示,台灣產險公司應該不至於付出像泰國保險公司那麼高的代價,泰國防疫保單的確診者可以領到10萬泰銖至30萬泰銖(約新台幣8.6萬至25萬元)的理賠金,相比之下,台灣每張防疫保單的保費較高、保單保障較低且在台灣銷售的保單數量較少。
此外,王珮齡表示,台灣的產險公司普遍擁有良好的資本水準,並維持良好的流動性。不過,對部分資本規模較小的產險公司而言,仍然可能要付出很高的代價,但應該不至於無法給付。
中華信評評估,大多數產險公司備有足夠的風險控管機制且風險偏好在可控管的範圍內,但部分產險公司可能需要從本次疫情中汲取教訓,從嚴訂定風險架構與紀律。(編輯:潘羿菁)1110607
2020-04-09 18:33:27
2020-04-09 13:34:14
2020-04-09 12:36:12
2020-04-09 12:05:11
2020-04-09 1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