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7日電)工研院今天發表「台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從發電、載具、工業應用與氫氣供應面向,提出未來30年台灣氫能應用技術的發展策略,協助產業掌握氫能商機。
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這次發表的「台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是延續政府發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下,運用工研院內跨領域專家規劃內容涵蓋台灣在未來30年於氫氣供應、發電應用、工業應用、載具應用,及法規標準、基礎設施等氫應用發展等面向。
根據「台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規劃,台灣將以淨零為目標,發展混燒與專燒氫氣的燃氣發電方式,並逐步取代以往燃燒化石燃料的發電機組以降低碳排。
工研院在工業應用上,鋼鐵與石化產業可利用氫氣冶金、使用低碳氫以降低製程碳排,半導體製程所產生的大量餘氫也可加以回收發電。
在交通載具上,依照國發會淨零碳排路徑預估,台灣2050新掛牌道路用車全電動化,預估2050全年達40萬輛。其中高載重、長途運輸的如大型客車與貨車,更有25%將以氫燃料發電。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表示,藍圖規劃中,建議可在台灣西岸分別設立北、中、南三大氫應用園區,包括搭配北部既有電廠改以混氫發電、中部離岸風電規劃綠氫生產,以及南部既有石化鋼鐵聚落的氫應用。(編輯:蘇志宗)11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