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科技執行長專訪(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日電)現在很多人植牙、骨頭打鋼釘,人工肌肉只不過是下一步,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說,「我們早就已經是仿生機器人」;她投資百萬美元獨資創立15人的仿生科技公司,打造宛如電影「鋼鐵人」的穿戴式輪椅,初衷只是為了幫行動不便的父親重拾尊嚴。
趨勢科技賣防毒軟體、做資安,不斷跟駭客競賽,需要時時刻刻接觸新科技。陳怡樺接受中央社專訪時笑說,雲端軟體第一個用戶就是駭客,趨勢科技內部向來都有一套機制,不管有沒有資安議題或新病毒,都要研究新科技,也因此發現人工智慧(AI)技術能減輕專業人士的負擔,讓工作變簡單。
「AI技術會讓醫學有很大突破。我爸媽年紀大了,行動不便,家人有行動上的問題。現在醫學目的不只是延長壽命,而是活得更好。」陳怡樺透露,父親因中風無法站立,參加大型活動必須坐輪椅出場,對自尊是很大的打擊。如果能用AI、資訊科技幫忙,讓「行動不便」變成「行動方便」,會是科學上很有意義的進步。
●軟硬整合 塑造台灣獨特競爭力
陳怡樺創辦的「智趨動」並非第一家研究電子義肢相關應用的科技公司,卻很快找出市面上義肢不好用的原因,在於沒有和肌肉結合,於是智趨動開始研究如何用電讓義肢「動起來」。
根據她和智趨動團隊的分析,人工肌肉一直不成功,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需要很大電量,有危險疑慮;其次是肌肉反應要非常快,需要很多技術,例如眼睛看到杯子要伸手去拿,包含大量軟體演算。
陳怡樺透露,自己的眼睛換過人工水晶體,現在很多人也植牙、骨頭打鋼釘,人工肌肉只不過是下一步,「我們早就已經是仿生機器人」。
隨著科技進步,也替行動不便的問題帶來新解方。近兩年因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留在台灣的陳怡樺,有更多機會接觸本土工程師,赫然發現台灣是輪椅主要出口國家,擅長軟硬體整合,塑造出獨特的核心競爭力,讓她看見投資機會。
考量新技術還在萌芽階段,陳怡樺不想浪費趨勢科技資源,決定自掏腰包100萬美元(約新台幣2964萬元)成立智趨動,先從異業結合做起,讓醫學和資訊科技界互相交流。
最近她找上陽明交通大學醫工系、亞洲大學醫工系一起辦活動,研究如何讓行走有缺陷的殘障機器人恢復正常走路姿態,過程中需要透過醫學系了解肌肉構造,再利用這些資料調整機器人。
另一項研究是針對醫學上有「足下垂」問題的患者,也就是腳掌無法抬起或角度不對,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生研究利用機器驅動的鞋子,加上AI分析,隨時根據路況調整需要的力氣。
●跳脫硬體代工思維 從設計著手走輕資產模式
今年3月才成立的智趨動,目前團隊僅15人,其中有幾名趨勢科技老員工。陳怡樺說,一談到仿生科技,幾乎每名員工都提到自己親人有類似問題,希望親人能恢復自主行動,因此15人都是自願加入。
陳怡樺也找日本公司洽談,打造穿在身上的穿戴式輪椅,「就像鋼鐵人那種」,不過電池續航力、支撐力仍是業界普遍面臨的問題。智趨動聚焦人工肌肉、智慧布料材質和使用方法,例如布料導電後會變得堅硬,具有支撐性,去電後變得柔軟。
「無論台灣、日本或德國,各大國家都慢慢進入老年社會,因為醫學進步,活得比較久,照護變成更重要的事情,這個市場只會愈來愈大」,陳怡樺指出,目前最大問題是先進產品都很貴,一台機器人動輒要價幾百萬元,不是普通人負擔得起;如何做到很便宜,這是台灣的強項,運用過去讓個人電腦(PC)普及的經驗,可以把仿生機器人做到模組化、標準化。
真正讓智趨動突圍的關鍵,是跳脫台灣硬體代工思維,從設計著手。陳怡樺直言,智趨動不會是一間重資本的公司,只需要培養一群會設計的人,商業模式比較像矽智財大廠安謀(ARM),而非晶片供應商英特爾(Intel)。例如試著把腳踝關節肌肉的運算方法標準化,透過軟體計算腳要出多少力,再搭配硬體,會比較容易做成組件。
陳怡樺認為,輪椅、枴杖用幾十年都沒升級,「值得做的事情,市場一定在」。她為智趨動設下的短期目標,是提高人們對相關技術的認知,並不急著做出第一個產品,也沒有急著獲利,先看能激盪出什麼火花。即使智趨動最終不幸失敗,她也會摸摸鼻子認了;但若可以藉此認識更多領域的人,會讓她覺得沒有白走這一遭。(編輯:張良知、林淑媛)11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