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曾以寧高雄27日電)為減緩廢棄蚵繩對環境衝擊,嘉義縣政府與海保署民國109年起合作,無償提供台化生產線再利用,至今年6月底公私合力已處理超過150噸廢蚵繩、漁網,成為產業領頭羊。
海保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嘉義縣是全國最大的牡蠣產地,每年生產量超過9000公噸(占全國約半數),產值達10億餘元,但蚵繩因無法重複使用,且無回收管道,導致舊蚵繩直接棄置海中,對海洋環境及生物造成危害。
嘉義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在動員淨海時看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在109年與海保署合作試辦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計畫,在縣長翁章梁支持下,縣府局處間相互支援,環保局與農業局協調地點讓漁民存放廢棄蚵繩,運用獎勵金鼓勵漁民回收廢蚵繩及廢漁網,由縣府結合在地資源回收業者進行前處理。
處理後蚵繩、漁網,再無償供料方式提供台灣化學纖維公司投入試驗,成功後擴大量能,並結合品牌,有效提升產品價值,至今年6月底公私合力已處理超過150噸廢蚵繩、漁網,成為廢蚵繩回收再利用的領頭羊。
面對全球每年超過1000萬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聯合國環境大會在今年3月於肯亞奈洛比通過決議,啟動議定「全球塑膠公約」,將涵蓋塑膠從生產、消費到棄置整個週期的管制,顯示塑膠管制及提前布局刻不容緩。
為鼓勵更多縣市投入,海委會主委李仲威近日率海保署拜會翁章梁,並邀請相關縣市政府及漁會共同觀摩,以提升再利用量。
海保署表示,樂見嘉義縣政府透過民間力量、商界資源及政府政策,在三方合作下,共創養殖業、回收再利用企業與政府三贏,也希望此成功模式能擴大到其他縣市以及其他海廢回收品項,創造循環經濟並兼顧海洋保育,同時提升台灣競爭力,增加國際能見度。(編輯:陳仁華)1110727
2020-01-19 10:25:55
2020-01-18 06:28:34
2020-01-17 21:39:29
2020-01-17 20:13:27
2020-01-17 18: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