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險之亂(中央社記者謝方娪台北31日電)「申請理賠像在討債」,一名防疫險保戶這樣形容焦急等待的心情,他說,從5月下旬送件,至今苦等不到理賠回音。
這並非單一個案,近1、2個月來,防疫保單社團如雨後春筍般跳出類似抱怨訊息,消費者對保險公司審查標準無所適從,更有民眾申訴時直言「不會再相信保險公司」。
防疫險亂象究竟會上演「消費者健忘」,還是保險公司將面對史上最大的信任危機?
今年4月爆發防疫保單之亂,產險公司緊急出手止血,卻衍生核保、續保、理賠爭議不斷,在金管會6月30日宣布12家產險公司防疫險全數完成核保後,各界鬆了一口氣,延燒近2個月的防疫險之亂,似乎暫時告一段落。
不過,近期社群媒體上,防疫險交流群組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網友互相交換各家產險核保和理賠進度,不少網友熱心分享自己與保險公司的教戰守則。
張小姐是其中一名選擇加入防疫險社團的保戶,5月她剛自前一份工作離職,待業期間不幸確診,但趕在4月上旬送件的要保書,6月仍未接獲核保通知。她心情忐忑表示,「業務員建議我先送理賠申請,但看到群組有人說,這樣反而容易被保險公司先篩掉、不給核保」。
各式各樣小道消息在群組間流傳,象徵的是民眾對保險公司信任感全失。張小姐在照會補件後順利通過核保,但對她以及廣大保戶而言,通過核保只是第一步,「群組裡有人理賠等1、2個月,現在還在等」,張小姐無奈地說。
也有民眾反映,一家五口同一時間遞件投保同一家產險公司,「我們所有人都重複投保,投保時業務員並沒有說這樣不行;最後部分家人順利通過核保,部分卻沒有通過,標準到底在哪裡?」這名民眾質疑,保險公司若拒絕重複投保,為何同時送件,審核標準卻不一致。
投保亂象叢生,不少民眾互相打聽哪一家的核保理賠最乾脆,也有民眾揚言,有了不好的投保經驗,以後車險也要轉去別家產險公司。
不僅大人難逃染疫,小孩確診率提高,也一度衍生「陪同隔離」理賠糾紛。
先前有上千名家長組成自救會,主因小孩接觸確診同學被隔離,家長雖未直接接觸確診者,但因兒少法規定,家長同樣收到隔離通知書,保險公司以家長並未直接接觸確診者,不符合傳染病防治法第48條精神,因此原先並不予理賠。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評議主任委員兼總經理洪令家對「陪同隔離」糾紛印象深刻,她說,評議委員對此看法各有分歧,並未有統一見解,「若問我個人看法,全讓保險公司買單對不對?我只能說,考量契約規劃與訂定方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還是要承受當初思慮不周的責任。」
產險公司在防疫保單摔了史上最重的一跤,根據金管會揭露,今年截至7月25日止,防疫險已讓12家產險公司付出新台幣319.44億元理賠金,但截至6月底為止,整體產險業淨值不過只剩下1027億元。
王小姐在連鎖餐飲店工作5年,5月疫情驟然升溫,店內正職和兼職人員陸續倒下,在店內人力調度已相當吃緊之際,她同樣出現症狀,快篩陽性。
「大家以為現在大部分是輕症,居家可以遠距上班,但像我們服務業,隔離或確診就無法上班」,王小姐說,就她所知,餐飲業有公司確診病假期間不給薪、有的給予半薪,她同時背負貸款,每月要繳2至3萬元房貸,對於確診出現經濟損失的人,是真的需要這筆保險金。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曾提出警告,財務赤字可改善,信任赤字難彌補,百年大疫讓保險公司付出慘痛代價,恐怕遠不止於保險金。
即便近日保險公司不斷以簡訊請民眾安心等待理賠通知,不少民眾因已不再信任保險公司的說法,轉而選擇申訴,甚至親自登門產險總公司理論,以多管齊下的方式保障自身權益。
除了保險公司,處理金融消費糾紛的評議中心也身陷「海嘯第一排」,根據評議中心網站揭露,今年以來已受理破萬件防疫險申訴,是去年全年189件防疫險申訴的57倍,遠超出評議中心人力負荷。
評議中心接獲的申訴態樣,以續保及核保爭議占比較高,且仍陸續出現新申訴;消基會近日收到的防疫險申訴,則已由續保和核保,逐漸轉為理賠糾紛,不過若以整體件數而言,去年截至今年7月21日,仍以續保及核保爭議居大宗,占比近9成。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徐則鈺說,先前民眾有續保意願,但因選擇信用卡繳款,保險公司不進行扣款,主張保險契約不生效,對消費者不公平,現在糾紛雖已較先前平息,截至目前為止,非親簽拒保、理賠等仍有消費者提出申訴,看來爭議尚未完全結束。
徐則鈺指出,因防疫保單僅數百元,價格相當便宜,造成民眾搶買,對於今年以來衍生的一連串防疫保單亂象,除了保險公司應落實風險控管,同樣要呼籲消費者,買保險是要保障自己生命財產安全,不宜有中樂透想法,覺得多買一些、中了就賺了。(編輯:林淑媛)11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