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地產掀炒房熱糾紛頻傳 專家:恐花大錢買空氣

分享到

NFT詐騙亂象3(中央社記者賴言曦、江明晏台北27日電)5月中旬,一個名為「空投夢想家」的網站,聲稱購買NFT可抽價值新台幣1300萬元的捷運住宅,網站更把國內外多家知名建商列為合作夥伴,卻遭遠雄、長虹、麗寶等建商企業嚴正澄清「無合作關係」。

元宇宙話題延燒,名人紛紛進駐虛擬世界,「非同質化代幣」(NFT)房產也成為熱門投資標的;但專家提醒,NFT目前不受監管,虛擬世界購置的房產若遭遇糾紛,恐申訴無門,形同「花大錢買空氣」。

隨著NFT蓬勃發展,打著高賦能的「NFT釣魚網站」層出不窮,更與高價的房地產連結,引發投資人關注。觀察市面上常見的NFT房產,大約可分成兩種形式,分別是「虛擬地產」及「賦能型NFT」。前者宛如把現實世界中的不動產買賣概念搬到虛擬世界中;後者雖然是NFT,但具有現實生活中的功能,而且也可以透過買賣轉手從中獲利。

元宇宙掀炒房熱 砸錢搶當名人虛擬鄰居

臉書(Facebook)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去年10月底宣布將臉書改名為Meta,全力發展元宇宙願景,掀起名人、國際品牌進軍虛擬地產世界的熱潮,包括歌手林俊傑、美國饒舌歌手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國際運動品牌愛迪達(Adidas)等都來「參一咖」。

在知名品牌、潮流名人加持下,他們置產處的周遭土地深具吸引力。例如史努比狗狗在The Sandbox買地後,馬上有人花費45萬美元購入旁邊的土地,搶當這位傳奇饒舌歌手的虛擬鄰居。

目前在元宇宙的世界裡,主要的NFT房產交易平台為The Sandbox、Decentraland、Cryptovoxels和Somnium。雖然買賣的都是虛擬世界的土地,但為了保證價值性,每個平台的土地都是限量的,例如The Sandbox僅提供約16萬筆土地,Decentraland則只有9萬多筆土地。

儘管NFT房產在虛擬世界運作,但研究機構觀察,NFT在虛擬世界的效益與現實世界中的房地產非常相似。

「這是因為遊戲的設計模仿了現實世界」, 金融產業研究平台CFTE的研究報告指出,不少玩家是看中NFT房產增值性而進場布局,地段、地理環境等條件,都會影響土地的價值,而且在平台的世界中,也會出現「地主」的角色,進行出租土地給別的玩家辦活動等交易。

高賦能型NFT誘人 權益模糊詐騙頻傳

相較於NFT房產是在平台上買賣虛擬土地,結合現實世界的服務及NFT特性的賦能型NFT也蔚為風潮。例如線上停車服務App俥酷(iParking)今年初推出系列NFT,其中一款限量200個的「永恆王」NFT,號稱可終身免費停車。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認為,雖然業者用創價的方式提供玩家回饋,但由於NFT目前不受政府單位監管,「萬一發生消費糾紛,玩家很難透過法律維權」。

從現實的例子來看,除了「空投夢想家」聲稱買NFT可抽捷運宅被建商否認外,iParking也曾發生玩家為享受終身免費停車而入手「永恆王」NFT,但因上班地點附近的合作停車場未續約,對他來說,購入的NFT已失去賦能的附加價值,恐難與發行方求償。

雖然賦能型NFT屢爆消費爭議,社會也不乏「買這個要幹嘛?」的質疑,但虛擬地產仍持續發展成長。

以The Sandbox為例,CFTE數據顯示,2021年1月1日起,平台上每天平均有180筆虛擬土地交易,2021年前10月,The Sandbox的每塊土地均價為0.53以太幣(約新台幣2.9萬元);然而,到了2021年11月到今年1月,The Sandbox每塊土地均價已來到3.2以太幣。

虛擬地產怎麼運用?舉例來說,大型企業如三星(Samsung)已在Decemtraland開設首家虛擬旗艦概念館Samsung 837X,除了允許用戶完成任務抽限量NFT外,也邀請知名DJ舉辦線上音樂會。

然而,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直言,參與這項活動經濟門檻高,多半限制在加密貨幣玩家的圈子裡,民眾想參與,還得先跨過「買這個要幹嘛?」的心理門檻。

「重要的是市場上有多少人認同這件事」,徐佳馨直言,如果缺乏實體企業配合,或只服務菁英或特定對象, NFT最後可能會慢慢沒落,例如爆紅後跌落神壇的美國語音社群軟體Clubhouse就是借鏡。

虛擬地產平台標準不一 區塊鏈難確保實體資產

「你在這個平台買地之後,可不可以用在另一個元宇宙空間?」趨勢科技全球消費市場開發暨行銷協理劉彥伯也提出相同質疑,「答案是不行」,且虛擬房產根本上是空的東西,價值隨人定義,國外現在因此開始成立一個元宇宙標準論壇,希望能打造共通平台。

「買虛擬房產,很可能買到的是下一個泡沫」,恆業法律事務所加密貨幣組負責人、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紘宇示警,坦言元宇宙還在很初期的發展階段,究竟在哪個平台、哪個標準之下購入虛擬土地,其潛在價值還存在很大的變數。

目前也有建商將滯銷的豪宅拆分成NFT銷售,林紘宇說,這項概念類似不動產證券化,但需要留意是否有國家制度的保障和配合,要確保拿到NFT是不是就等於取得不動產的產權,畢竟區塊鏈不能確保實體世界的資產,「小心別花了大錢買空氣」。

劉彥伯也說,實體豪宅拆分NFT銷售聽起來好像合理可行,但回歸法律層面,恐沒有這回事,誰是真的房地產持有者,還是要白紙黑字。換言之,線上和線下的區隔還沒有被輕易打通。(編輯:張良知、林淑媛)11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