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鄭鴻達台北15日電)台灣積極發展太空產業,台大電信工程學研究所所長周錫增認為,建議政府比照當年成立台積電成功的經驗,先承擔新創在發展階段時面臨的高風險、高資金需求,也帶頭協調產學研資源與技術,成功機率才會高。
國科會計畫打造2+4顆「B5G」低軌通訊衛星,其中前2顆由國家打造,後4顆規劃比照當年政府技轉、扶植成立台積電的模式,要帶民間產業練兵,建立起民間的衛星系統整合企業。
周錫增表示,台灣在太空產業鏈的起步雖較晚,但政府要自主打造、發射、自有衛星的策略、方向是正確的,因衛星牽涉的不只產業,更牽涉國安。
對於目前台灣廠商在低軌衛星產業鏈的現況,周錫增分析,過去全球衛星產業發展的各階段中,台灣占重要地位,許多國際廠商都找台廠代工,以取得高品質、低價格的產品。
他分析,在切入低軌衛星產業鏈部分,台灣現有老牌資通訊大企業,因過去專精低頻段的ICT設備與技術,在衛星產業的高頻段、超高頻段領域,要切入會比較吃力,出現人才缺口。
周錫增說,政府組織國家隊布局,但因衛星產業發展模式尚未明確,建議先守好代工、製造基礎後,再朝風險較大的系統開發邁進,一如半導體業的台積電專精代工,即為好範例。
周錫增解釋,在太空產業負責帶頭衝的,多為新創企業,他了解政府有想比照台積電模式,扶植出民間的衛星系統整合公司,但要走到這一步,可能是4、5年以後的事了。
周錫增認為,台灣發展太空產業或衛星供應鏈的瓶頸,在於目前是新創企業走比較快,但太空產業風險與資金需求龐大,即使新創能拿到大單,也不一定能順利交付成果。
周錫增建議,政府可比照當年成立台積電成功的經驗,出面協調、整合產學研界的技術與資源,並承擔企業面臨的資金需求與風險,待其茁壯後,就可成為台灣太空產業的領頭羊,帶起整個供應鏈生態與產學研能量。
所謂台積電模式,是因為當年沒人想投資台積電,最後由行政院開發基金(國發基金前身)走行政院專案核可路徑,以扶植產業、國家政策方向為考量,投入新台幣22億元認股,持股逾40%,成為原始大股東。(編輯:張均懋)11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