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7日電)通膨是各國政府眼前最頭痛的議題,也讓小老百姓聞之色變,但細究通膨指標-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內涵,其實為了體現民情,不只各國CPI結構有落差,一國的CPI結構及項目也會隨經濟發展有所變遷。
「國家跟人一樣,經濟發展剛開始先顧吃穿,然後買車買房,再來才是醫療保健」,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生動形容CPI結構的變化。
以中國、台灣、美國的CPI結構為例,食物類占比分別約為30.2%、24.8%及15.2%;孫明德指出,美國經濟發展最成熟,民眾在吃的花費比重下降,因此食物類占比相對中國、台灣明顯偏低。
中國的「食」在CPI占比較高、約達3成,且因中國人愛吃豬肉,全球每兩頭豬就一頭被華人食用,豬肉在食物類中的權重非常高,導致中國只要豬肉價格一漲、通膨就高;孫明德舉例,2008年中國爆發豬藍耳病、2018年中國爆發非洲豬瘟,豬肉供給大幅減少,豬價飆漲,中國CPI迅速走升。
此外,通膨來臨也會影響民眾的消費習慣。孫明德指出,當CPI超過2%,好比體溫超過攝氏37.5度、已經發燒;美國10月CPI降至7.7%,體溫只是從40度降至39.5度,依舊高燒不退。
孫明德接著表示,美國CPI還在高燒階段,眼見物價一直漲,民眾只好先顧吃、顧交通、顧房租,手機、電腦等消費性電子非當務之急,消費就往後延,而這些用品多是從亞洲出口,這便是近期台灣製造業庫存壓力升高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時代演進,民眾生活、消費習慣改變,也會影響CPI項目變化。主計總處每5年進行CPI基期改編、檢討查價項目,就是要讓統計更貼近民眾生活現況。
20多年前,買唱片、CD非常流行,物價統計以100年為基期時,還存在「影音光碟與雷射唱片」項目,後來音樂數位化,實體唱片式微,主計總處便在105年基期時,將「影音光碟與雷射唱片」整併到「其他娛樂用品及設備」下。
另外,主計總處在95年基期時,將飲用水設備列在「其他小家電」類別,後來發現國人注重身體保健,多喝水、喝好水的觀念融入日常生活,購買過濾壺、飲水機、濾水器等支出明顯增加,因此在100年基期時,就將「飲用水設備」獨立出來。(編輯:潘羿菁)11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