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捕手」不酷,「減碳捕手國家隊」最威!
碳捕捉與封存(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簡稱 CCS ),是指收集從排放源(如火力發電廠、工廠)產生的二氧化碳,將它們運輸至儲存地點並長期與空氣隔離的技術過程。有時亦會加入「應用」而被稱作“ CCUS ”(即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
馬斯克重金懸賞最佳捕碳密技
由於溫室氣體在全球暖化扮演了關鍵角色,許多學者們投入研究如何降低溫室氣體的產生,而二氧化碳更是溫室氣體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捕捉、儲藏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就成為當代減碳議題最重要的顯學。
碳捕捉商機龐大,特斯拉公司創辦人馬斯克( Elon Musk )去年就曾宣布祭出一億美元獎勵,頒給在四年內研發出最佳「碳捕捉技術」的人或團體,藉此鼓勵大家找到能有效捕捉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捕碳國家隊小試身手 一年捕獲 CO2 36 噸
由於二氧化碳捕獲與再利用技術已是邁向淨零碳排的必修課,台灣對「碳捕捉技術」也不落人後,尤其為因應全球對綠色供應鏈的要求,以及歐盟 2023 年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將帶來的衝擊,經濟部也由技術處出面組織「淨零碳捕捉技術國家隊」,補助台塑集團、成功大學、南台科大及工研院共同建置全台第一套「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前導示範場域,以完整的「二氧化碳捕獲」、「氫氣純化」以及「轉化再利用」三大系統的循環經濟模式,自去年底試運轉至今已有初步成果——每年可捕獲製程排放的 36 噸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 12 噸甲烷等化學品。台塑公司未來更將逐級放大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示範場域,擴大減碳效益,共同邁向淨零轉型。
♦ 全台第一套「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前導示範場域 ♦
鉅額商機 錢景可期
經濟部技術處在未來四年也規劃投入約 100 億科研經費進行淨零碳排技術的研發,並加速碳捕捉應用的產業化並擴大應用規模。估計逐級放大後,可達到年百噸的二氧化碳捕獲等級,除了石化產業外,未來更可運用在鋼鐵、電廠等多元產業,進而帶動新台幣破億元以上的投資,協助企業加速邁向低碳製造及減碳,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達到臺灣 2050 淨零排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