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搶手!公民電廠頭家人人可做

分享到

► 綠電不到 5 % 

想達成總統蔡英文宣示的 2050 年碳中和,能源轉型絕對是重點項目。行政院目標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量要超過 20 %,但台電今年公布的發電量結構,再生能源仍只佔不到 6 % ,綠電供給量嚴重不足。除了政府政策,越來越多國際企業宣示將 100 % 使用綠電,包括蘋果、 Google ,同時要求旗下供應鏈廠商必須響應,再生能源不但是強手生意,也成台灣企業打入國際市場的關鍵。

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地熱、水力潮汐等,民眾最容易擁有的綠電是太陽能發電,不少中南部透天厝裝有太陽能電板,但電梯大樓林立的市區,多數民眾拿不出屋頂,或受限於管委會法規、產權、日照角度等問題,但民眾仍可透過近年熱門公民電廠參與綠電生產。

 

► 公民電廠有三種

公民電廠分成三種,一是由政府發起,號招公民入股,像是年初台北市政府主導,在關渡國中成立了全國最大公民電廠。第二種是民眾自行出資,委託業者辦理,例如嘉義大林鎮明華社區多年由里長帶頭,連續獲得節能減碳模範社區後,乾脆邀請里民集資三百萬,成立太陽能公民電廠生產合作社,預計一年賣電可帶來三十多萬收入。第三種是營運商發起,以坊間許多太陽能出資平台為例,屋主僅提供屋頂空間,不出資也不收租,但共享售電收益;沒有屋頂的民眾最低也可只認養一片太陽能板,就可參與綠電投資。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定,民眾架設太陽能發電系統產出的電力,台電會依照每年經濟部公告的躉購費率收購 20 年,今年每度收購費率介於 3.7 - 5.6 間,收購價格有 20 年合約作為保證,有著一定的利潤空間。多數人刻板印象覺得天氣陰晴不定,事實上「天氣很固定,各地日照量皆有統計,因此接下來 20 年的收益完全可計算」,北部雖然日照天數較少,但台電收購北部綠電有給予加乘補貼,「算下來差不多」。政府公告的躉購費率雖然逐年下滑,但業者表示,建構太陽能板的成本也因技術提高而降低,收益關鍵還是發電效率與太陽能板的清理維運能力。


► 投資電廠要留意流動性與信用風險

業者指出,過去投資太陽能發電最大風險是天災,一場地震或超級颱風,可能讓數百萬數千萬的設備付之東流,但現在工程成熟,技術不斷提升,防震防風係數皆大幅提高,甚至可抗 16 級風。關鍵反而是施工與營運的細緻度「少鎖一只螺絲、甚至螺絲沒鎖到位或鎖太緊、忘了加彈簧墊片,都可能影響發電品質和安全」。

除了強調工程技術與維運能力,多數電廠營運商也都強調有保險機制,涵蓋天災(如颱風、閃電、地震)、人禍(如罷工、暴動、竊盜)、火災等,如損害屬保險事故,會由保險公司理賠。

施工品質、營運能力加上台電保證 20 年收購綠電,市場上最大的兩家公民電廠營運商紛紛開出不錯的獲利預估,擁有近二千座電廠的中租電廠標榜 IRR 有 4.5 % ,持有售電執照的陽光伏特家更標榜報酬率有 6 % 。

要注意的是,太陽能發電投資的合約長達 20 年,中途無退場機制,如果急需用錢時會有流動性的風險。而市場上公民電廠眾多,這類投資商品不如一般金融商品有層層監管機制,需靠電廠本身自律及揭露財務狀況,須慎選電廠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