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能源建設熱潮來了

分享到

 

挪威正掀起正能量建築旋風

 

奧斯陸的Powerhouse希望在這個氣候變化的時代,能有更多的環保建築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好。

Powerhouse Drøbak Montessori school

Powerhouse在德勒巴克市所蓋的Robin Hayes中學

 

歐盟已經訂下了在2020前要求所有新建築為淨零耗能建築的目標,但是,對挪威來說單單碳中和是不夠的。

 

奧斯陸一個聯盟包含了建築師、工程師、設計師、與環保專家正結合在一起構思如何為這個擁有地球上最冷和最長黑夜之一的國家設計正能量建築。

 

自2010起,Powerhouse便開始問一個問題,我們可不可以除了將建築的碳足跡移除外也讓建築變成解決氣候危機的一個辦法? 這是一個很崇高的目標,依歐盟統計,建築占了歐洲全電力使用量的40%,也占了36%的總二氧化碳排放。

 

在完成了幾項正能量專案後,建造一所新的蒙特梭利中學、翻新四間小型辦公建築、蓋了幾間房子、和為了兩間新辦公大樓動土,Powerhouse可以為他們2010的問題回答一個大大的”YES”。

 

Powerhouse在2019完成了他們位於特隆赫姆的新總部,Powerhouse Brattørkaia。Brattørkaia是一個每年可產生485,000 kWh的八層樓高辦公建築。一個挪威的家庭每年平均用電20,000 kWh,美國家庭大約用電10,399 kWh,所以Brattørkaia即將成為可為挪威公用電網所供電的一個迷你發電廠。而它所產生過剩的電,足以彌補為了製造它的建築材料所耗費的能量,是一件很獨特的事情,而正能量建築的設計裡是不存在建材蘊含能量的。

 

因為一旦納入電能,就會大幅提升設計的複雜度,所以一般來說大多數設計都傾向採用回收建材來建造綠建築,而這些新建材都包含了工程的專業技術。Powerhouse所有的設計都至少會有雙重用途,以降低設計的蘊含能量才不會有能量上的浪費。但是要達到加乘的目的就必須對所有架構非常的了解。

 

參觀一下史上第一個發電屋

 

Powerhouse所完成的第一個專案,Kjørbo,是位於奧斯陸市外的四間小型辦公建築的翻新。這間建築內有移動偵測來控制電燈的開與關、一個螺旋型的室內樓梯同時也是一個通風管、屋頂的太陽能板在白天吸取陽光並由電力槽來儲存由光轉換而成的電力、還可以儲存地熱供寒冷的夜晚使用。

 

建築的水泥外牆全採用回收建材、室內的隔板也來自於回收的舊玻璃窗以提供更佳的自然光源、隔熱板的原料來自於塑膠瓶、與其使用高耗能的金屬,設計師採用了日本的”Shou Sugi Ban”木燒工法來呈現黝黑的建築外觀。

 

在翻新前,該建築平均耗電每平方公尺250kWh,但這個數字在翻新後被降低了85%,而多餘的電還被拿來供另一棟建築的暖氣系統和一間氫汽車補充站使用。Powerhouse期望未來能將此建築複製到一整個社區中,打造一個正能量社區。

 

受到大自然啟發的北歐設計

 

正能量建築已經引起了別國的好奇心,尤其是德國。但是目前Powerhouse所接的案子都還是來自於挪威本國。

 

斯諾赫塔建築事務所一直以來在國際上都擁有配對永續元素、既大膽又理性設計的名聲。在2018,該事務所完成翻新了哈佛大學的一棟舊建築,並將此建築設定為他們正能量建築的樣板與實驗室。斯諾赫塔還完成過舊金山現代美術博物館的增建、時代廣場的修補、卡加利市的新中央圖書館、世界報的新巴黎總部、和一棟多倫多懷雅遜大學的新建築。


relates to Norway’s Energy-Positive Building Spree Is Here

Svart,世界首間位於北極圈內的正能量飯店

 

回到挪威,斯諾赫塔與其他Powerhouse的團員也正在設計世界首座位於北極圈內的正能量飯店。Svart飯店的設計以環型呈現,懸掛於冰湖上,與Svartisen冰河只有咫尺之遙。

 

特隆赫姆市的Brattørkaia其實也蘊含了大量的大自然元素,屋頂的傾斜是為了將太陽能的收取最大化、柱型的中庭是為了將自然光帶到建築的兩側、些微彎曲的建築外表與雙層玻璃將北歐的寒風轉換成通風使用,並同步降低地面上的風洞效應。Powerhouse一向讓環境元素來引導他們的設計。

 

對社會與環境的永續承諾並不是Powerhouse的專利,挪威整體對減碳一事都奉獻了他們的所有,他們的最終目標甚至是將所有交通達到零碳排。因此,奧斯陸在2019也被歐盟譽選為歐洲綠能首都。Powerhouse也不是唯一建造正能量建築的團體,Haptic Architects與北歐建築辦公室也正在規劃奧斯陸首座正能量機場。

 

如此的正能量建築旋風其實是因挪威的國家政策而起,因法律給了他們設計上的自由。正能量建築將會是我們的世代中最重要的文化變革之一,可以改變我們對城市與建築的看法。